北京疫情再起,上次是武漢菜場,現在又是北京菜場,很多居民都在問,現在的菜場還能讓人安心買菜嗎?隨著新零售的熱潮持高不下以及疫情的影響,傳統菜市場一直在被唱衰卻從未退出市場,面對各大生鮮電商平臺、線下社區連鎖店的沖擊,線下菜市場的未來又在哪里呢?
目前很多菜市場存在的問題:
1、臟亂差的問題仍然十分嚴重
2、垃圾分類處置能力欠缺
3、傳統運營管理,漏洞多,管控能力弱
4、缺乏供應鏈管理
5、缺乏市場商戶和商品準入管理
6、線上線下銜接環節斷層
解決目前菜市場的問題又有哪些方案呢?
第一:打造帶有本地文化的標準化農貿市場
標準化農貿市場菜市場的打造更要帶有本地化元素,更體現出一個地區的風土人情,折射一座城市的形態和居民的生活面貌。重點打造精品特色農貿市場,創新經營業態,使農貿市場從傳統農產品購物場所轉變為現代化消費服務平臺,借以提升商業服務能力及食品安全環境,使農貿市場成為城市的窗口、文化的窗口。
第二:品牌化經營
標準化、品牌化、專業化的市場服務,導入統一規范的品牌形象、品牌理念文化、標準化管理制度等要素,可以有效發揮資源整合優勢,實現專業型集約管理,并實時監控人員安全,做好消毒防疫工作!
這也是現代新型農貿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。農貿市場主體的品牌連鎖化同樣帶動了農貿市場租戶的品牌化。
第三:強化供應鏈體系
在農貿市場行業中建立專屬供應鏈,實現人、財、物的全面實時監控,徹底打通“物流、資金流、信息流。實現產銷有效對接,真正解決農民“賣菜難”和市民“買菜難”;大力發展農貿市場及產業鏈信息化改造,實施農副產品流通全鏈條、可視化管理。
第四:重視食品安全全程溯源問題。
為市場商戶尋求穩定,、可靠的上游供應商配備農藥殘留檢測室,加強市場銷售食品的抽樣檢查,實現從銷售到餐桌,養殖、加工、銷售的每一環節都可追溯、可查證,從程序上最大限度的保證食品安全。
第五:促進農貿電商O2O發展,解決農貿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問題
實現全面智能化互動,連通線上線下,以新鮮、快捷、便利、安全為主要目標,結合電商及配送平臺,建立直供直銷、網上訂購、連鎖配送等模式,線下交易為線上商城導流,線上商城流量反補線下,滿足新時代下的消費者的不同場景購物需求。同時助力商戶實現多渠道經營,形成打造智慧農貿商業綜合體。
最后,農貿菜市場作為農產品流通的重要場所,是老百姓一日三餐必不可缺的交易場所。改革開放至今,經濟持續高速發展。農貿市場也經歷了“從無到有,從有到優”,從“農改超”再到互聯網時代,農貿市場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在城市化進程中不斷蛻變。
更多菜場運營知識,可以關注“中侖網絡”公眾號學習!